你需要摆平很多既得利益者,你同样需要让你的追随者看到可见的巨大的利益。你既需要让那些聪明人看到你值得跟随的地方,你同样要让那些固执的人看到他的固执是多么的愚蠢。
如果以上的这些你都没有做好便贸然称帝的话,历史这张茶几上这样的杯具和餐具甚至是挠具无处不在,但是却独独看不到洗具的存在。于是乎千年之后一个又一次被神化的智者总结出了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广积粮,缓称王”。
而在这种利益交织的时候,挟天子或者天子的名号可以省去大量的麻烦——因为这个看上去只不过是个牌位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同时也是一道非常非常光鲜亮丽的遮羞布,他可以盖住一切一切肮脏的幕后交易以及种种的举动,同时还能让你一举手一投足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因为连诗经这样的经典都一直在宣传这样的思想——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这样的思想同样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哪怕是那些野心家。
所以一个成熟的野心家往往都是先打着前朝的旗号行事,等到时机成熟才改换门庭。
所以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获得天子这样伟光正的招牌无疑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举动。
但是,李书实却从贾诩的口中感受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要知道询问的人不是别个什么人,而是贾诩这样擅长自保的老狐狸,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要素,以此为前提再进行各种出谋划策。也就是说,当他向李书实问出这样的话语的时候,他显然已经经过了计算并分析出了得失。
好吧,那么就让我们抛开那巨大的利益冷静的分析一下挟天子这项举动有害的一面吧。
李书实皱眉思索着,而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毕竟无论手下争论的再怎么凶悍,都是要靠李书实这个主公来拍板。而哪怕内心再怎么不情愿,除非自己撂挑子走人或者谋反,否则李书实做出的决定就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而且收益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低成本高收益这种事情要么是中的龙傲天要么就是骗子的陷阱。
那么,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上弊端又在什么地方呢?
看看现在的董卓还有未来的曹操的遭遇就很清楚了,可以说任何一个内部的外部的敌人都可以用清君侧为借口攻击你,哪怕是周公旦那样的存在都不能免俗更别说董卓和挨了“衣带诏”这个比一切檄文更加有力的攻击利器攻击的曹操。
尤其是曹操,从建安元年曹操得到皇帝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注)曹操病逝一共二十四年的时间内曹操在享受皇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与各种内外势力进行争斗——从最早的李傕郭汜的追击部队以及杨奉、韩暹这样保皇有功者一直到后来的袁绍、刘备、江东孙家以及内部的董承、伏完、魏讽等人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得不绷紧神经,想必曹操的头风病一直好不了以及疑心病超级严重也应该和周边敌人过多无法放松不无关系。
一直都说刘备是三国的刘跑跑,运气一级棒,可是细数曹操的经历就会发现,这厮的运气也是好到不得了,否则至少也可以被制作成数个马蜂窝而不是挨到了正常死亡。
或许有人会问:即使没有获得皇帝为了统一天下也是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必须其乐无穷,那么与之相比还是获得皇帝的利益比较大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套不着色狼,既然决定争霸天下那么就注定了会是一条充满血腥的道路,畏首畏尾就不要出来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