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政府的金融监管方式需要改变,但是监管力度非但不能削弱,反而应当加强。但是,在1987年到1997年期间韩国两任总统都没有这样做。政府不仅没有能够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反而由于贪污**破坏了金融监管体制。官僚和政客用各种手法控制银行,经常强迫银行进行政治🅌贷款,1997年披露的“韩宝”企业丑闻就是其中一例。
韩国一💻🗅🙑直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银行系统。在金融风暴之🀱🀥⚥前,韩国有20家银🕣行和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有三家国有独资银行,在其他银行中政府也是大股东。在金融风暴之后,关闭了三家银行,经过调整后还有17家银行。
在金融风暴之前,韩国政府规定,私🎩人和私人机构不得单独拥有一家银行的4%股份。所有银行的行长、经理都必须由政府任命。银行的财权和人事权都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官员和财阀在幕后决定了贷🗧🝽🐫款的去向。政府不仅控制信贷的流向和贷款利率,也控制了贷款的期限和贷款种类。
韩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大企业实行优惠的保护措施。按照道理,银行应当发挥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但是,在韩国的金融体制下,银行根本无法约束大企业的金融活动。财阀的金融结构缺乏透明度,它们♔通过交叉担保方式贷款。银行将企业的地位作为其贷款安全性的指标,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对财阀借贷的审查和监督。
许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则在这些财阀的控制之下,成为了企业领导的私人金库。最终,韩国的金融体制出现了非常🄰荒唐的局面:企业约束金融机构,而不是金融机构约束企业。
韩国政府和银行对金融体制监管不📇力,那么,企业是否有可能实现自身的金融监管呢?在韩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韩国新兴的大企业确实对自身的金融状况非常当心,企业内部的金融监管措施也比较健全。
在1987年以后,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放松对经济的控制。首先,韩国政府不再提出新的工业政策和发展目标。不再对某些特定的行业给予特殊照顾。在很长时期内,韩国政府曾经严格规定,某些行业必须得到政府的特许之后才可以进入。韩国政府在1987年以后就取消了这些约束,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进入任何行业。在其他国🏼🟙🝦家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了韩国就有了麻烦。在这个时候,韩国财阀的领导权已经传到家族第二代或第三代身上。这些继承人才能平庸,往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决策能力远远不如他们的前辈。
想到这里张子剑嘴角微微的带着一丝坏笑,那位朴大志不久像报道说道,眼高手低,只会玩乐享受,好高鹜远,根本不懂管理,到☗⛇😔时候要报仇,也不是不可能。
有些大少们他们盲目追求高科技和高资本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决策错误而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其次,韩国政府宣布不再⛗🚣监控大型企业的产出和投资。这一决定进一步助长了财阀的过度投资。结果,由于财阀的连续亏损在金融系统中迅速累积起巨额坏帐。韩国政府不再直接命令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企业的破产程序将服从法院的裁决。在五至十年间,破产企业的债务都作为不良贷款对待。银行根本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应付财阀破产🝡🌰🂫。
到了90年代中期,许多财阀在资本市场上陆续上市。虽然在名义上财阀只控制少量股份,但是,财阀首脑通过在企业成员间的复杂的循环投资,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企业。🂹财阀的企业家族就象圈钱一样,拿全体股东的资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股份化之后,财阀的过度投资变本加利,越演越烈。
毫无疑问,放松对企业的干预和控制是正确的。但是,实现这一点🆚🐋的条件是需要有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在政府放🄰松管制之后,由市场来制约企业的投资行为。在韩国内部几乎没有任何对财阀有效的市场约束。放松政府的管制以后,财阀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必然会加剧它们过度投资和借款的趋势,从而把韩国日益推向金融危机的边缘。
实际🖌上,由于韩国银行的金融监管机制极不健全,政府和企业在金融监管体制中占有主导地位。那么,由谁来监督政府和企业呢?政府和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取向,无论如何,稳定国家金融秩序不会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政府官员希望保住官位,并且得到晋升。财阀追求高额利润,希望得到更多贷款,高速扩张。他们都赞成必要的金融秩序,但是都希望管住别人而对自己网开一面。在经济自由化的过程中放松了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为韩国的金融体系埋下了祸根。
说到底,金融危机就是银行丧失了资🎩金流动性。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再高,只要存贷基本均衡,就不会有支付危机。也就是说,不良贷款本身是不可能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的。只有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外流,才能使得银行陷入无法支付的困境。在一般情况下,国内资金的流动比较容易预测,其规模也有限。从97年以来的各🚏次金融危机都是和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密切相关。对外开放了资本市场之后,资金大进大出,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倘若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暴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那么就很有可能招致短期外资的攻击。这些攻击是否会造成灾难则要看这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是否健康,是否具有抵抗能力。不良贷款、过度投资带来的高额短期外债都是导致危机的条件。突然出现的大规模资金流动才会导致颠覆性的灾难。
自1987年🁜🆩以来,韩国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走向世界,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韩国在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犯了开放程序错误:在没有整顿好国内金融秩序,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竞争规则的情况下,大幅度对外开放金融。韩国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始终有所保留。但是,韩国很快就打开国内大企业集团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门。韩国财阀大举外债,并且利用外资到海外投资。外资通过韩国财阀大量进入韩国。
促使韩国打开金融市场大门的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由于韩国在贸易、金融上日益融入国际社会,韩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冲突频频发生。从80年代初期开始,在内部,韩国的财阀要求摆脱政府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外部,欧美各国已不再能容忍东亚国家的新重商主义政策,于是,韩国新重商主义的发展模式开始向更自由的方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