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从中国寄越洋信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封信上没有任何寄件人的信息🆒🎾🖭🆒🎾🖭。祖父拆了信,里面是一沓手稿。

    那是英波吉罗公司👕的工程日志,是另一位失踪的地质工程师写的,记录了他们抵达中国以后的工作内容。手稿有八十多页。祖父认真读完,发现里面除了普通的工作记录外,还有一些很奇怪的内容🇔😒🀰。

    “2月7日,我们已经发掘到很深的🍥🊏🏓地方了。土壤的层次和颜sE界限开始模🋶🝱🎺糊,这是很🅠典型的经过开挖和回填的特征,我相信地下一定有什么存在。”

    “2月12日,雷雨。我们在营地里歇息,兰突然要冒着雨出门,我有点担心他,就跟了上去。我们到了挖🋹🞑掘地,天上正在打雷,我贴在地面上听了听,那一部分地🁙表泥土的声音果然与其他地方不同。这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因为地下建筑外实内空🝯,久而久之泥土沉降,在受到较大震动的时候,声音就会和普通的地面有所区别。”

    “2月1🇀5日,兰从土中找到了一些金属🅲🊠👲杂质。其他人不大在意,但我理解🕌兰的兴奋,我认为,我们已经能够确定,地下存在着一座古墓,而且规模很大。”

    “2月17日,挖掘点已☻经到了地🞰🗵下六十米,凿穿了四层地下水。这个深度已经超过了中国所有现存墓葬的记录,可是古墓还是没有一点🖽😂⚉影子。

    作为工程师,我开始有些怀疑自己之前的判断了。随着深度增加,地下建筑的修建难度可是呈指数级上涨的。古代的中国🁇🃨人有能力把墓葬修到地下近百米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地下的三十层楼?那简直是和金字塔一样的工程奇迹,哈哈!”

    “2月18日,我提出🚅放弃挖掘,兰不同意。他为什么对这座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古墓这么执着?机器一直放在这里挖掘,难道不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吗?”

    在2月18日之后,这位工程师再也没有记录过古墓的事,每日🖅🐑⚵的报告上都是地质🝷勘探结果。直到这份手稿🋹🞑的最后一页,只有一行潦草的字母。

    似乎在匆匆之间写就,却依📁然力😙🁶🊏透纸背,看得出下笔时倾注了极大的焦虑和恐惧:“他不是兰若珩!”

    收到这封信以后,祖父几乎是疯了。

    1988年,叔叔出事的时候,祖父怀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调取过英波吉罗公司的勘探报告。没有任何人报告过这座古墓的存在,那位工程😝师交给公司的工作汇报里对此也只字不🂬👹🍯提。

    那这份手稿👜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不进行官方的记录?

    “他不是兰若珩”又是什么意思?

    从那以🎡💤后,祖父就像着了魔一样。不管这份手稿是否可信、不管希望有多么渺茫,他都坚信,也许叔叔还有活着的可能🃊。他要回到那片地方去,找到那座古墓。